search

党旗引领逆风行(三)丨市矿研所汛期应急调查记——22公里逆行路

【报送单位】: | 2025-07-30  


字体: [大字中字小字] [打印] [关闭窗口]

党旗引领逆风行()丨矿研所汛期应急调查记——22公里逆行路

 

2025年夏日清晨7时,密云区连绵细雨,市矿研所应急调查队密云分队长张琪的电话骤然响起。北京市规自委密云分局传来紧急指令:立即前往冯家峪镇重灾区,对7月23日至28日受汛情影响区域的临时居民安置点开展地质灾害风险专项调查。

接到指令后,应急调查队密云分队长张琪迅速研判情况,第一时间向所长张壮志汇报。张壮志当即指示,要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准则,在保障自身安全前提下,全力支援属地政府及密云分局的救灾工作,为安置群众筑牢安全屏障。

微信图片_2025-10-09_110247_042.jpg 

作为委、院两级优秀共产党员,张琪深知任务艰巨。“越是危险处,越要显担当”,他主动请缨,与所技术专家马海全组成突击小组,火速奔赴密云区冯家峪镇。抵达该镇临时救灾指挥部后,经与镇干部关健汇合了解到:这个密云北部重灾乡镇的14个行政村已遭遇“四断”困境,上千名年老体弱村民亟待安置,安置点选址的地质安全评估成为当务之急。 

微信图片_2025-10-09_110252_249.jpg

简单部署后,张琪与马海全背负数十斤调查设备和卫星电话,携带少量干粮,在冯家峪镇城乡建设办副科长关健的陪同下沿白马关河西岸艰难跋涉。11公里路程中,他们蹚过齐腰深的洪水,绕过坍塌路段,途中还多次协助转移受困村民。抵达目的地后,两人立即对冯家峪镇卫生院、中心小学、原小学旧址及社会福利中心4处拟设安置点展开专业排查。通过地质雷达扫描、坡体稳定性分析等技术手段,最终研判得出:除原小学旧址受地灾威胁较严重外,其余3处场所可作为临时安置点。

完成调查已是午后,张琪通过卫星电话向所里汇报情况并报平安,随后沿原路返回指挥部。当他们将详细的风险评估报告递交镇党委书记穆静时,这份凝聚专业智慧的答卷为安置工作提供了关键决策依据。冯家峪镇党委书记穆静感慨道:“这份调查为我们解了燃眉之急,地质尖兵的专业担当让群众更有安全感。” 

微信图片_2025-10-09_110255_610.jpg

从清晨到夜幕,历时10小时、徒步行进22公里,两位地质工作者以硬核专业能力完成了这场特殊的野外作业。他们在洪灾现场竖起的不仅是地质灾害评估的专业标杆,更是首都地质人“三光荣四特别”精神的鲜活注脚。当相互搀扶的身影出现在办公楼时,那沾满泥浆的工服与疲惫却坚定的眼神,恰如风雨中挺拔的青松,生动诠释了“一名党员一面旗,一个骨干一道堤”的深刻内涵——在人民需要的时刻,用专业守护生命,以担当践行初心。


浏览量: